問:這次的主題繞指柔百樣情特展,據說主題是以裝置展方式呈現,老師能否說說心中的想法?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舊音樂饗宴:Rose Garden by Lynn Anderson據外電報導,經典鄉村歌曲Rose Garden原唱Lynn Anderson ,於美國時間7月30日因肺炎病逝,享年67。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giride與陶藝大師蘇明華的對話,陶藝大師蘇明華是Digirider回台認識的第一位藝術家,她的個性爽朗,自然,不做作,很容易相處。Digirider也曾參觀她在台北國軍國防部藝廊的特展。對她的作品的栩栩如生,印象非常深刻。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舊音樂饗宴:Caruso by Russel WatsonCaruso 這首歌曲是由Lucio Dalla所唱紅的,但選的這首曲目是由Russel Watson所唱紅的,因這是我日常聽的版本,別有一番風味!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資訊(7/29/2015):Google Deepdream Art 算是少數幾個目前專注於如何利用deepdream的技術開發、創作藝術作品的社區,今分享了我貼在該社區的最新創作貼文:人工智慧辨識系統deepdream的推出後,身為視覺藝術工作者的我,也積極參與其中,由於這是個新開發出來的領域,不同背景的愛好者,都以不同的角度解讀,這項新進展的科技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舊音樂饗宴:Mr. Jaws by Dickie Goodman
電影大白鯊第一集造成賣座轟動之後,1975年Dickie Goodman 惡搞了一首什錦歌Mr. Jaws,中學時在黑膠唱片學生之音聽到,當時覺得很有趣;現在來回味一下吧!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1992年在西雅圖(Seattle)的華盛頓大學(Univ. of Washington)的虛擬實驗室(VR),研發3D虛擬空間的探索,隔了將近23年這話題又被手機業者及臉書給炒熱,不知這次能迸出什麼樣的火花!也是在1992年的暑假,San Jose State Univ. (聖荷西州立大學)與華盛頓大學(Univ. of Washington)在西雅圖(Seattle)的Pacific Science Center 合辦了個科技夏令營,邀請高中以上的學員,體認新科技的發展,而當時才萌芽的VR(虛擬實境)當然是介紹的重點之一。VR早期的發展並不如預期的順利,隨著網路的普及及電腦硬體設備功能的強大,可以看出頭盔式的裝置,與現在開發出來的原型機,外觀上變化其實不太大,可以預期的3D虛擬實境場景的建立的真實感比我們當時一定強很多,如此拉近真實世界空間的距離!這波開發的重點是在特定族群,如遊戲,醫療、觀光產業,都有機會。早期VR戴上一個笨重的頭盔,從旁觀著的角度是有點好笑!但頭戴裝置的輕薄與模組化的設計,使這個產業從不可能變成可能,2014年,許多科技龍頭都砸重金瞄準這個產業的發展,但綜合幾家的技術,還是有些微的差異!VR,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AR,跟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與Microsoft的Hololens,目前可以看到的三大科技,個人比較看好的是Hololens. 原因就是不需要戴上看起來笨重的頭盔,3D影像是投影在空間,而非只在眼前打轉,不過這個科技的進展還有許多謎團未解,而初期建置成本一定不便宜!數位時代的報導很摘要,但重點都有提到,各位讀者有興趣可以細讀!---------------------------------------【各路龍頭投資虛擬實境,看準醫療、娛樂、電玩潛在商機大】宏達電(2498)今年3月份在MWC宣布與Valve合作的Vive頭戴式顯示器(如附圖),當時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就表示,虛擬實境(VR)將是下一個十年重要發展。調查機構Gartner報告,待2016年第一季Facebook的Oculus Rift上市後,明年虛擬實境裝置出貨量可望超過200萬台,商機開始浮現。另一家研究機構Business Insider Intelligence則預估,全球虛擬實境裝置出貨量將在5年內達到2,650萬台規模,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99%。因此,像是外科醫學系學生可以在VR中練習拿手術刀或是清創傷口等。舉例來說,旅行社向顧客解說旅遊景點時,VR會是一種比平面照片更有說服力的宣傳工具。不只是宏達電,包括社群網站龍頭Facebook、消費大廠Sony、Samsung,還有軟體與網路應用廠Google、Microsoft也紛紛相中VR商機。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伸閱讀(3)─我與Google-人工智慧辨識系統deepdream的對話
何謂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聽聽訪問Google人工智慧及Deep Learning的開發教父:Geoffrey Hinton,讓他來告訴你!我的創作之一:Kiosk經過Google deepdream的濾鏡詮釋後作品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伸閱讀(2)─我與Google-人工智慧辨識系統deepdream的對話如我前篇所言,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人性對視覺藝術家而言,就是指如何創造出視覺的震撼,或視覺上的美感!入侵,Invasion(滿意作品最後的呈現)說的容易,對於視覺藝術而言,還是用看的會比較能理解。這裡剛好有個範例! 原作品為這幅鉛筆素描是學生時代的作品,是看完星際大戰,及異形後,創造出兩者相關的意念一直在腦海裡。場景的設定為濾過性病毒入侵細胞,而身體的免疫系統啟動!在免疫球的白血球義勇軍如何抵抗濾過性病毒的孵化,附著在細胞壁的場景! 但這張素描草稿完成後,一直沒有動力或後續完成作品。入侵(原素描草圖) 最近本想用傳統的油畫完成作品,而這還是一系列作品的第一張作品。因為接觸到Google的deepdream計畫,讓我有另謀途徑的想法,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來完成這作品。簡單的說明在deepdream的計畫中所以做的事情,就是要利用電腦自我不斷的學習如何辨認物體,辨認出對於人類而言是天經地義,非常容易的事情,如分辨出貓與狗的差別或鳥類與鯨魚的差異?這對於電腦而言,就要夠許多數學公式的演算去計算兩者型態之間的差異。 好了,有了這個大前提,許多數學家,軟體工程師,就根據物體的型態學開發出許多數學公式,經過這些數學公式的演算,判讀出來之間差異性。但這過程,有許多參數幾及需要不同層次的數學公式運算才會達到滿意的結果?這就要大量的數據經過運算而得出的結果,而電腦本體的伺服器如超級電腦,就只要負責計算即可。但在開發程式的過程,有許多軟體工程師就會把許多有用的數學繪圖公式重新包裝,根據數學公式開發時的需求,成可以立即執行的程式,而這套軟件集,也將要上市發表,而且有手機版。這對於非工程背景的藝術倒向的藝術家而言,真是絕佳的機會,就是直覺的切入運用,不需要煩惱後端複雜的數學運算公式,如此,運用這些開發出來的數學公式,經過特別的包裝,變成可執行程式,簡單一點說在視覺程式裡重新包裝成為外掛程式,如在Photoshop裡的濾鏡一般。 也就是說,我的這幅半成品,在20年前,可以運用photoshop的濾鏡,重新實驗,只是當時的濾鏡公式,與現在網路電腦的運算,這類的濾鏡加以演化與轉換非常的不一樣,也就是新的嘗試,看是否能夠達到我當初在畫這幅作品所設定的目標。由於作品實際尺寸過大,無法家用的三合一掃瞄機,數位化後變成電腦檔。所以是用變通的方式,是以照相的方式存檔,(非常的不專業!我知),照相後在掃瞄到電腦中。但在照相的過程,沒有考量到反光,所以可以看到有窗戶的反光痕跡。也就是說,這個數位半成品是非常糟糕的原始檔,要用這原始檔,在進一步的創作,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在下面利用我們前面所言,Google deepdream濾鏡組包裝成的程式集,我可以將作品轉換成我要的結果。以下,就是先實驗不同的濾鏡,看出來的效果,是否合乎我原先設定的目標。經過了反覆的不同種類的濾鏡或濾鏡組合的實驗,終於找出我要的效果。濾鏡實驗一(salvia濾鏡名稱)濾鏡實驗二(botinicaldimensions濾鏡名稱)濾鏡實驗三(painting濾鏡名稱)濾鏡實驗四(salvia濾鏡名稱)濾鏡實驗五(angelhair+art deco濾鏡名稱)濾鏡實驗六(art deco濾鏡名稱)由這這幅作品,主要的是描述濾過性病毒的入侵,原先Deepdream的辨認技術把任何類似貓狗形狀的輪廓都歸類成狗狗。不同的型態組合,認知的有程度上的差異而已,但用在這幅作品,就非常的實用。也大達到我原先設定的需求。更棒的是,也把反光的缺失都給消除了!以樓上呈現出來的效果為基準,再進一步的加上不同的美化濾鏡(Mirage)  以樓上呈現出來的效果為基準,再進一步的加上不同的美化濾鏡(Salvia) 以上的數幅作品,都是還能將原先所設定目標的視覺震撼表達出來(略有差異而以),就是入侵這幅作品是要將濾過性病毒入侵細胞以星際大戰及異形的情境以視覺的方式,而情境中的緊張,戒備,臨戰之前兩軍對峙的氣氛的效果要出來!Google的deepdream的辨識系統的開發是人工智慧里程碑,但對於藝術家而言,不失一項可以嘗試,開發,努力,探討的新領域,尤其是對視覺藝術家而言,而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能否就被大眾所接受,成為一畫派,如印象派?或只是商業藝術下的一小支派,則需要時間的驗證。PS. 1. 以上圖檔,皆為作者之作品,擁有相關之著作權,特此聲明,若有意轉載(貼),煩請告知,謝謝! 2. 上篇報導的問題的答案為:中間兩幅(二跟三)非使用Google  deepdream的技術。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圖文影像創作」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覺越多關於DeepDream的資訊,越覺得科技進展真的是日新月異!

Digiri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